您当前所在位置是: 网站首页 > 经营管理 > 管理动态
管理动态

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

发布日期:2018-09-12     信息来源: 公司党群工作部     作者:王静     浏览数:4910    分享到:

       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,幸运的是我们这代人经历了祖国最重要的发展时期,见证了改革发展中企业、家庭、职工生活的殷实变化,感受了从贫穷到富强,从弱小到强大,同样也经历着我们这代人的成长与发展。

改革开放20年

        1977年,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在这年冬天重新恢复,成千上万人重新拾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,570多万人从车间、从田间、从军营……走进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;1978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,从此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、对外开放的历史大幕。我们这代人很幸运,一出生就赶上了国家恢复高考的好日子,经历了改革开放中企业发展、家庭生活变迁的重大转折和变化,在成长中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,在变革中与企业共荣辱同发展。
        我出生在水泥厂,一个在市区建厂的单位,儿时的家就在离回转窑不足三百米的二层窑楼里,记忆最深的就是每天早上6点半开始收听厂区广播新闻联播,中午12点播放厂内新闻,伴随着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、《金梭和银梭》这样的歌曲结束一天的工作和学习。几十户人家住在一起,楼道间就是厨房,每家门口都有一个灶台,一到做饭的点整个楼上到处都是香味,虽然邻里间免不了磕磕拌拌,却总能互相关爱、和谐共处,尤其是我们这些孩子,时不时就会被邻居阿姨拉去先吃两口。楼下不远处就是厂区发货的平台,日常那里都会堆积着待发的水泥,空闲下来就是我们这群孩子游戏的战场,尤其到了傍晚,只要听见楼下有人喊“快下来,游戏马上开始!”,手中的筷子便会不自觉的加快频率迅速在碗中扒拉几下,顾不上大人在身后的呵斥就撒了欢的跑出去,跳皮筋、“跑城”、“骑马”、抓石子……游戏项目往往会突破常规,只要能想到,就能一次次开发出新的内容,直到天黑透,耳旁传来大人的怒喊,这才会恋恋不舍的各自回家。
        那会儿,厂里有自办的医院、学校、幼儿园,我们这代人大多数都是在这里上的小学、初中、高中,每天天不亮,就会有人在楼下呼喊小伙伴结伴上学,邻居都说那是准时的起床号,闹铃都用不上。厂里有一个搭好框架并未上顶的露天电影院,定时播放时兴电影,晚饭后,大人小孩子们自觉搬着小凳、带上瓜子、花生不约而同直奔电影院,抢占最佳观影位置,聊聊家常里短,讲讲孩子近期学习,缓解一天来的疲劳,拉近人与人的交流。厂区办公楼坐落在大门口的南边,紧邻漆水河,我们习惯叫它“五楼”,不仅指楼层,更重要的是一到重大节日,那上面就会举办职工文艺表演,说唱、曲艺样样都有,吸引着孩子和职工家属们挤破了头也要进来瞧瞧。丰富的职工文化生活不仅仅是这些,每年的正月十五,厂里总要出一支职工秧歌队、旱船队、狮子队参加市上举办的社火表演;厂里的篮球队在市上都是赫赫有名,经常参加各类比赛,带回硕硕荣耀。
        那会儿,环保意识差,效益好坏看的是哪家企业烟囱冒的高、冒的浓,我们属于效益好的单位,浓烟密布是常景,粉尘任意排放,收尘不好的时候一进厂区大门就会感受到粉尘像下小雨一般,身上总是白花花一层,走哪儿都得蹑手蹑脚,生怕一脚踏进灰坑里。上学时,老师总爱说一段水泥厂的谚语:“头上戴帽子,走路打把伞,吃饭捂着碗”,那会听听就过去了,没觉得有什么不好,虽然大家也很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环境,但毕竟我们是靠水泥吃饭,企业经济效益好,有点污染又能怎样,毕竟我们是国有企业,合家欢乐最重要。

改革开放30年

        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推进,国有企业惯有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。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,国企普遍面临经济下滑、体制松散、企业负担沉重、职工工资发放困难的现状,企业改革势在必行,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,不仅是企业体制的转变,更是职工思想、精神、家庭的整体变动,企业发展要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,要经济效益,更要利国利民。环境保护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,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,而是一个国家的大事,还市区一片蓝天、造福后代已是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。搬迁——从市区搬到郊县,拆除生产了三十多年的旋窑生产线,将原厂区改建成职工生活区,这是企业做出的重大决策,现场爆破那天许多人跑到跟前去看,眼眶中的热泪根本表达不了内心的复杂,虽然疼,虽然不舍,可企业要想发展,就必须坚持改革方向,忍痛前行。
        新厂区在各方支持下,顺利建成投产。然而,企业发展的车轮依旧撵不上国家对国企改革的步伐,90年代中期,国有企业职工全员下岗,重新竞聘上岗,那年我上高中,家里要供养两个学生,一下子贫穷起来,曾经的辉煌好像突然消失了,我们不再是富裕的代表,半年发不出工资,几个月吃不上肉都成了常事,记忆最深是菜价太高,只有白菜便宜,遇到合适的都能将整架子车买回来储存着过冬吃,邻里间吃饭少了寒暄和相互问候。忍受、奋斗、拼搏、不离不弃、同呼吸共命运,这是我对那段日子最深的感受。1998年我参加工作,见证了企业变革重组,水泥人选择了留下与它一同进退,打破大锅饭,率先实行厂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,通过多次国家政策性破产改制逐步让企业轻装上阵,实现了人员精简、负担轻的良好格局。
        厂区搬迁不仅为企业赢得了新的转机,立足于市场,更是为整个城区拥有蓝天绿地营造了良好环境。原有的老厂区建成了职工生活区,小区内设立羽毛球馆、医疗服务中心,新盖7栋多层和2栋高层屹然矗立在铜川南大门,成了守护这座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,昔日的灰天土地早已不见踪迹,那个在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重新回到了地球的视野,走入了世界的怀抱。


改革开放40年

        改革开放这十年,是企业飞速发展、人民生活日益美好的十年。这十年,我从初进工厂的青涩无知,逐步历练为一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,工作也从郊县调入了省会西安,一晃八年就要过去了,却依然忘不了初来时的梦想与坚持。那年,我们像赶考的学子,天不亮就坐着汽车到西安参加笔试、面试,惊慌、对未来美好的向往,在一次次车程中加重、加深,知识改变命运,命运需要自己掌握,在数个等待的日子后,鲤鱼跃龙门,我赢来了人生新的转机,只有敢于直面自己,冲破现有的束缚,才能实现美好人生,这该是青年一代应有的奋斗之心。怀揣着建设一流水泥企业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,我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。八年抗战,中国共产党打败了日本侵略者,我们的八年建成立了国内一流先进水平的生产线,产品远销省内外,六十多年的“华山牌”品牌效益逐步彰显,打造百年老店不仅是生态水泥人的梦想,更是整个建材行业人的梦想。八年里,生态水泥人不畏艰难,勇于挑战,充分发扬建材人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、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,以保护环境为建厂出发点,注重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,采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团队发明的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技术,在项目施工期间坚决做到“三同时”,确保生产线与环保设施同时达标运行。经过几年来的不断调试,产能、设备性能充分发挥,各项指标发挥优良,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增长明显,职工生活水平逐年提升。就在前不久,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、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一行实地考察了该生产线,并给予了“三个全国第一”的高度评价,他说该厂区从平面设计、土建以及工艺连接均属国内到标准水泥企业,尤其在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硫、颗粒物排放方面成绩突出。是的,通过水泥人自己的努力,从源头治理污染,鼓励职工参与企业改革,在生产中探索发展,在实践中寻求机会,我们的超低排放指标已经达到陕西省乃至全国领跑位置,走绿色、环保、循环、可持续发展道路,实现绿水青山不再是梦想,更是我们这代水泥人持之以恒不断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。
        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改革开放40年,我有幸与祖国共成长,经历了自己的青涩与成熟,见证了企业的艰难发展历程,更是享受了企业改革的累累硕果。从最初的平房、窑楼,到如今的高楼大厦,从最初的露天电影到现在的5D高科技,从最初的漫天灰尘到如今的蓝天白云,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变革,我们都是时代的娇儿,在成长中感受变化,在发展中顺应时代。改革40年,我们伟大的祖国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;改革40年,我们的企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,为社会、为职工赢来了一片蓝天,新的业绩在发展中彰显辉煌,荣耀与幸福伴随我们与改革同行。

上一篇:步履坚实 奋力打造陕西固废综合循环利用一... 下一篇: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