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忆中的年味儿
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,年,是童年岁月里最璀璨的星辰,承载着无尽的欢乐与温馨,那独特的味道,如同陈酿的美酒,随着时光的流转愈发醇厚,让人回味无穷。
小时候,年的味道是从腊月开始弥漫的。进入腊月,空气中便渐渐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气息。母亲开始忙碌起来,家里的大盆小盆都被搬了出来,一场盛大的“年货筹备战”就此拉开帷幕。炸麻叶、做蒸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,那时候,我总会好奇地守在盆边,母亲在前面炸,我则在一旁兴奋地守着锅边,看着一盆又一盆满登登的食物,飘散着浓郁的香气,那是年味儿最初的味道。
到了腊月二十三,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。这一天,母亲会在灶台上摆上糖果、水果等供品,尤其是那又甜又黏的祭灶糖。母亲说,要让灶王爷吃了祭灶糖,嘴甜一点,到天上多给咱家说好话。我总会偷偷掰下一块祭灶糖塞进嘴里,那甜甜的、黏黏的感觉瞬间在口腔里散开,连带着心里也甜滋滋的。这甜美的祭灶糖味儿,也是年味儿的一部分,它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,飘向遥远的天际。
大扫除也是年前的重要活动。全家总动员,扫地、擦窗户、洗床单被罩,把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。我负责擦窗户,拿着抹布使劲地擦,看着原本灰蒙蒙的窗户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明亮通透,心里满是成就感。在打扫的过程中,还能翻出许多小时候的玩具和书本,那些被遗忘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,为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馨。此时家里弥漫着的是清洁剂的味道和淡淡的尘土味儿,混合着对新年的期待,这也是年味儿。
随着新年的临近,鞭炮声渐渐多了起来。父亲会带着我去街道上买鞭炮,那热闹的街道上,卖鞭炮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,各种各样的鞭炮让人眼花缭乱。有细长的“大地红”,有威力巨大的“二踢脚”,还有五颜六色的烟花。我兴奋地在摊位间穿梭,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鞭炮。买回家后,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,闻一闻那刺鼻又熟悉的火药味儿,仿佛这就是年的信号。到了大年三十晚上,吃过团圆饭,我和小伙伴们便会拿着鞭炮跑到院子里。当鞭炮被点燃,噼里啪啦的响声瞬间打破夜晚的宁静,火星四溅,照亮了我们兴奋的脸庞。那浓浓的火药味儿,伴随着欢声笑语,成为年味儿中最热烈的一笔。
年夜饭,是年味儿的集中体现。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,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。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红烧鱼,有寓意团圆的四喜丸子,还有母亲亲手包的饺子。饺子里会包上硬币,谁吃到了就意味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气。我总会在吃饺子的时候格外用心,希望自己能吃到硬币。年夜饭的味道,是家的味道,是亲情的味道,那混合着各种美食香气的空气,让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,这就是最醇厚的年味儿。
年夜饭后,一家人会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。那时候,电视里传出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,我们一边看着节目,一边嗑着瓜子、吃着水果。父亲会给我们讲他小时候过年的故事,母亲则会把准备好的新衣服拿出来,让我们试穿。新衣服散发着淡淡的布料香味,那是新年的气息。零点的钟声敲响,外面的鞭炮声震耳欲聋,五彩斑斓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。我们也会跑到楼下院子里,仰望着天空,感受着新年的到来。那一刻,年味儿达到了顶峰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渐渐长大,离开家乡,走向不同的城市,年的味道似乎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。如今,炸麻叶、做蒸碗、大扫除等传统活动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隆重,鞭炮也因为环保等原因在很多地方被禁止燃放。年夜饭也常常在饭店里解决,少了几分自己动手的乐趣。春节联欢晚会似乎也没有了小时候那种吸引力,手机成为了很多人过年时的“伙伴”。
然而,年的味道依然深深地刻在我们85后的心中。每当过年,我们依然会踏上回家的路,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。即使形式有所改变,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温馨,长辈们关切的目光,孩子们天真的笑容,依然是年味儿中最温暖的底色。那熟悉的味、祭灶糖味、年夜饭的香味,还有那淡淡的火药味儿,都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,无论时光如何流转,都不会褪色。
85后的我们,经历了时代的变迁,见证了年俗的变化,但年的味道始终如一。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,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。在每一个新年的时刻,那独特的年味儿都会在心底弥漫开来,提醒着我们,家的方向,亲情的温暖,永远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。(物贸公司 雷颖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