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木恒稳:青年“铁军”筑梦黄土高原
在神木恒稳公司的生产一线,机器的轰鸣声与陕北高原的雄浑一脉相承。在这里,有一群扎根岗位的青年职工,他们在学习间淬炼本领,在实践中提升能力,用青春力量为企业平稳运行夯实保障。
赵浩舟:中控台前的“数字守护者”
在机器轰鸣、昼夜不停的生产一线,中控操作员赵浩舟始终是系统稳定运行的“神经中枢”。他目光如炬,紧盯屏幕上电流、温度、压力等参数变化,精准判断设备状态,第一时间响应异常信号。对他而言,成球系统水料配比堪称“关键战场”。一次中班期间,系统电流突然异常攀升,凭借丰富经验,他迅速判断堵料风险,立即执行止料停水操作,清晰下达现场排查指令。紧接着,他双眼紧盯实时数据曲线,根据物料湿度变化精准微调预湿水量,为后续清堵作业、快速恢复生产提供保障。从懵懂到熟练,他的成长藏在无数个“跑现场、理逻辑、摸阀门”的日子里,早已变成了肌肉记忆。谈及这份坚守,赵浩舟的话朴实却有力:“阻止每一次小异常,让生产线平稳运行,就是我的工作责任。”
李鹏:打破实操壁垒的“设备维护员”
作为生产现场深耕不辍,技艺精湛的90后钳工,李鹏练就了能摸出细微缝隙、听出设备异响的本领。初学电焊时,他守着焊枪反复练习,焊花在面罩上灼出细密麻点,直到焊缝平整,焊条角度与电流控制已炉火纯青。那把被磨得发亮的合金钢扳手,是他最信赖的“战友”。在滚筒筛抢修现场,狭小空间内,他凭借力矩精准的扳手,耐心拧动每一颗螺栓。当设备重新运转的震颤顺着扳手传递到掌心,是对完成此项工作的最佳回馈。面对静养机突发堵料事件,他主动请缨,带领班组用废旧钢管和铁皮自制清堵工具连续奋战五个小时,他手持电镐一点点打松堵料并清理残渣,直到设备重新运转。
胡宝银:参数世界的“精准操盘手”
在成球盘稳定运转的背后,是胡宝银对“零误差”的极致坚守。转速、角度、补水量……每一个参数都是他精准操控的对象,他深知,唯有让这些参数互补协同,才能制出粒径均匀、符合工艺标准的生料球。面对投料不稳、水量波动、均化机堵塞等问题,他将成球水路与预湿水路分开,重新优化水量配比,破解了物料堵塞、设备卡死的困境。这份精准控制的底气源于实验室里无数次基础研究的积累。“记得在实验室做小磨试验时,我和同事一遍遍调整物料细度、摸索最佳加水量,观察成球效果,总结复盘数据。”胡宝银的回忆里满是细碎却扎实的日常。在神木恒稳公司,还有许多如他们般的90后、00后青年 “铁军”,他们在陕北这片苍茫厚重的黄土地上,用火热青春勾勒出执着坚守的最美身影。(李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