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是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基层动态
基层动态

黄陵公司:工具“下岗” 技能“上岗”

发布日期:2025-11-18     信息来源: 黄陵公司     作者:张堃     浏览数:11    分享到:

      “用出感情了,扔了舍不得。放这儿,给新员工当教具,也算发挥余热。”十月中旬,黄陵公司原料工段的老吴,将他那套“补丁摞补丁”的扳手、榔头送进了“创新工作室实践基地”。陪伴他十几年的老工具,正式“下岗”了。

      这些工具,曾是他钳工生涯中最得力的“老伙计”。设备故障、零件维修,听音辨位、手到病除,靠的就是它们。在“过紧日子”号召下,工段一度将“修旧利废”做到极致:零件修了又修,工具用到磨得发亮。可除了这些修补痕迹,车间里不少设备也带着“岁月的印记”,跑冒滴漏不断,维修成本居高不下。
      转变,始于“四种经营理念”的春风,成于“五查五问五提升”活动的深入推进。
      5月以来,该公司持续推动活动走深走实,引导全员从执行意识、标准、机制、效果、氛围五个方面深入自查、扎实整改。一场关于“怎么干、为谁干、如何干得更好”的大讨论悄然改变着每个人的观念。
      一场“新旧之争”在该公司电钳专班专题讨论会上激烈展开。有老师傅坚持“修补是传统”,但更多年轻声音提出:更换高效节能设备,短期看是“花钱”,长期省下的电费、减少的停机、提升的运转率,才是真正的“赚钱”。
      争论最终化为共识。党员突击队主动领题,建立技改项目“三本账”:投入多少、节省多少、多久回本。以刚完成的铲车“油改电”为例,面对23万元的初始投入,一度争议不断;可一旦算清“年省燃油费10万元、故障率降60%”的效益账,所有人都服了气:花出去的是成本,省下来、赚回来的是企业实实在在的竞争力和生存力。
      老吴也在这场变革中实现了“本领升级”。他加入电钳专班,从过去依赖耳听手摸的“救火队员”,成长为能根据设备工况预判隐患的“保健医生”。“以前是坏了再修,现在是防患于未然。新本事,让干活更有底气!”
      老吴的转变,折射出“查工作执行标准,提升业务本领”的缩影。活动开展以来,依托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施方案》,该公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,推动“五小”创新评审,激发职工创新热情。一批像老吴这样的老师傅,在“本领恐慌”中主动“再上岗”,成为企业转型的中坚力量。
      那只装满老工具的旧箱子,静置于“创新工作室实践基地”,成为理念迭代的见证。工具的“下岗”,标志着粗放管理的终结;而如老吴一般,广大一线员工思想与技能的“上岗”,正汇聚成该公司穿越周期、行稳致远的坚实力量。(张堃)

上一篇:深耕“四种经营理念” 听建材科技作答(第... 下一篇:深耕“四种经营理念” 听建材科技作答(第...